《伊力特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之“美好时光·父母故事”》系列九
在采集伊力特人父母故事的时候,沙莎记忆里的故事和别人是相反的。
大多数人总能为我讲述父母和自己之间的温馨故事,但对父母工作时的情景描述却很少,只有关于父母工作环境零星的几个画面,而沙莎却很少有与父母相处的细节,更多的是父亲工作如何认真负责。
我脑海中突然闪过许多有关责任的故事,发现多数情况下,责任居然能成为团圆的反义词。
在沙莎有记忆的时候,她就辗转在亲戚家中生活,有时候是在姑姑家,有时候是在爷爷家,有时候是在姥姥家,只有在寒暑假的时候,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而她们生活在一起的地方,正是父母工作的地方—伊力特热力厂一级泵。
一级泵负责供应伊力特各基层单位生活及工业用水,沙莎的父亲沙建华、母亲许凤英原本都是伊力特酿酒二厂的员工,在酒厂很多岗位上工作过,最后到一级泵工作,当一级泵从酒二厂转交给热力厂负责时,他们也成为热力厂的员工。
一级泵建在巩乃斯河畔,距72团团部大约有七八公里的路程。为保障伊力特生产生活用水,沙建华和许凤英需要长期生活在一级泵的职工宿舍。
为了方便沙莎上学,年幼的她只能与父母分离居住在亲戚家中,等到寒暑假再到一级泵和父母团聚。
在这为数不多的团聚时光中,沙莎还是能记得和母亲一起等父亲吃饭的场景,年幼的她在等了一两个小时也没等来父亲吃饭,就追问母亲:“爸爸怎么还没来吃饭呀?”母亲告诉她父亲还在修理机器。
据沙莎回忆,父亲除了维持一级泵日常运转的工作,如果设备损坏,他也会尽力去维修。家里还有很多电工、钳工类的书籍,上面都是翻阅过的痕迹,还有父亲做的笔记。
这一点,沙建华原来的直接上级原维修车间主任任建新也很认同:“沙建华真的是一个很负责的人,他在一级泵的时候,我就会很放心,设备出现小的问题,他自己就能解决,只有遇到很难解决的,他才会来找我。我还和他一起在酿酒班待过,那时候他也是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任劳任怨。”
虽然有过分离,但一家人也相互扶持走过来了,沙莎也逐渐长大,毕业后到医院工作,然而不幸却降临这个家庭。
2015年底,沙建华被一辆电动车撞伤头部,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不能再胜任一级泵的工作,于是厂里安排他到勤杂班工作。
遭受到这样的打击,沙建华依然是那个负责任的人。
每当黎明的薄雾亲吻厂区的一草一木时,总能听见“唰唰唰”的声响,这有节奏的声音扫来了热力厂新的一天。是沙建华低头弓背弯腰手执扫把,默默地一扫又一扫,扫过炎炎夏日,扫过风霜秋日,热力厂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他手中扫帚扫过,扫帚是他的画笔,画出了热力厂环境的整洁美丽。
暮夏初秋,草木疯长,热力厂草坪要经常及时浇水和割草修剪,携带式的除草机既重又难控制,阳光下闷热不说,草丛中蚊虫又多,每次他都抢着做。修剪完后被蚊虫叮咬的满身红包,皮肤奇痒,可他不曾抱怨。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沙建华也在他的岗位上为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每天清晨六点半,沙建华准时来到澡堂,开始一天的工作。
首先,清理墙面以及昨日留下的垃圾。然后对卫生间门拉手、地面、洗手盆、洗手台、镜子、门窗、厂区垃圾箱、水沟等进行全面清扫和消毒,认真清理卫生死角。
然后来到办公楼,擦扫、消杀一到三楼过道、楼道扶手,他快捷而有序地忙碌着,待到大家上班时间,整洁的办公环境已展现在大家眼前。
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每天早上6点钟开始的,而结束的时间却只有星星知道了。
不记得是谁说过,简单的工作能够千百次的重复去做,而每次都做得最好是最不简单的。而这项简单的工作,他每天都是这样重复着,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他从未间断过。
沙建华的认真负责同样也传承给了沙莎。
当2016年伊力特开始大规模引进大学生后,受父母影响,沙莎也来到伊力特热力厂,成为水化化验员。
工作没多久,沙莎便能独立操作了。她的工作也得到了管理水化的特化员周蓉的认可。
沙建华用行动将责任传承给了女儿,而伊力特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员工将责任不断传递,才能不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