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酒店外,高悬着写有“新酒”字样的酒旗;“神仙问酒谁家好,李白回答此处高”在元代制造的大酒瓮上已见烧刻着有这样的广告词……
这就是幌子。为招揽生意,各商户在门前悬挂或放置自家各具特色的标志,其式样、色彩和制作材料,不仅有布幌,还有木头或金属类制成的实物幌、文字幌、形象幌与象征幌。
实物幌就是卖什么挂什么,这种幌子在老北京时街市上处处可见。清代民国时期,卖酒的小店,门前挂一个酒葫芦,以此来告诉人们这里有酒卖;卖棉花的,在门前房檐下悬挂着用棉花制成似灯笼样的棉花实物幌子;卖锣鼓的,就把小钹小锣穿成串,下面坠上红绸子条挂在房檐下;西四的砂锅居白肉店的实物幌子,就是门前摆着个大砂锅。笔者还曾亲见过在西花市大街卖假发的“合义永”商铺,门前就悬挂着假发。
文字幌是旧京时商铺的重要标志,除有写明字号的绣布幌子外,还有写在店铺门窗和墙上的文字幌,老北京的酒、茶、药、书、帽、鞋、布、米粮店铺的门前,都书写着自家经营商品的文字广告以作招牌。
形象幌多是以商品或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的,如老北京药铺的幌子,均由四边白中间黑,其上下各串联着一块小三角形木板组成,中间用条铁链连接,代表药铺经营膏药等药材;钟表店门前挂的是个木制的模型钟,上面写着“精修钟表”字样,人们一见即知是修钟表的。
象征幌则是行业店使用的象征物,如早年前门珠市口的一个酒铺,用一个猪尿脬作酒幌子,后来酒铺又文章来源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改用个葫芦作幌子;老字号同仁堂药店曾以一个铜人为店的标志性招幌;花市大街的天合成百货绒线铺,则在门前高挂个大烟袋锅为象征性店幌,曾享誉四九城内外,不识字的不知其店铺字号的,竟只寻认那“大烟袋锅”前来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