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茅台镇,没有赤水河,茅台只是个空气。
在散逸着酒香而并不宽敞的茅台镇上,一辆辆豪华轿车时而驶过。国酒茅台,让数以亿计的财富流进了这个小镇。
从列入吉尼斯世界大全的国酒文化到苏式园林厂区,再到独具风格的荣获世界民居展金奖的居民建筑,茅台从古至今的星状放射图掩映其间。
依傍着赤水河,茅台酒厂在这里安家落户,如射线中的源头,周身散发出酒香,将这里的赤水文化带到所能渗透的每一个角落。
白酒市场上,远不只是一个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也一直活跃其中。事实上,茅台从被颁发国酒称号之日起,就一直在卫冕。
甘之美
茅台,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21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时汉使唐蒙出使南越(茅台镇属南越故地)后,将当地所产白酒带回长安进献,武帝有谓“甘之美”,“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佳话即由此衍生而来。
汉之后茅台一直作为朝廷贡品,被蒙上神秘而高贵的色彩。清代诗人郑珍咏1843年的诗句“酒冠黔人国”,其中的酒就是指的茅台。
茅台倾倒西方据称是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虽然至今也并无事实证明此事,但由此茅台就号称走向世界,更上一层楼。
据《贵阳文史》等资料记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因“一掷”而“酒香四溢”的贵州茅台,是当时华家“成义烧房”和王家“荣和烧房”酿制的茅台老窖。
“成义烧房”由贵州豪族后裔华联辉创办。彼时,1854年贵州黄、白号农民武装起义接近尾声。华祖母彭氏在一次闲谈中,回忆起年轻时曾喝过茅台的酒,觉得味道很好,很想再尝尝,就令华联辉前去采购。华买下已夷为平地的酿酒作坊,找到旧时的酒师,在原址上建起作坊试行酿制。经彭氏品尝,该酒正是年轻时的味道。中断多年的茅台就此恢复。
1935 年遵义会议后,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当地群众多次以茅台酒慰问,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战士,无不大加赞赏。周恩来总理曾说,“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