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自身组织不断地健康发育,更离不开行业专家的悉心呵护和指点迷津,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009年,富裕老窖酒斥资200余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为750平方米的东北酒博物馆,被黑龙江省确定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走进这个酒香飘溢的博物馆,就如同走进了富裕老窖的酒文化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东北酒文化故事,就像一杯杯陈酿百年的富裕老窖酒,让你回味无穷。
该博物馆的导游词介绍说:“……富裕老窖酒作为浓香型酒,其工艺技术既取川酒诸家之长,又具自家独到之处。采用“一种高粱、两种曲霉、三种酵母、五个除杂、七个增香、低湿足水、长期发酵、分层蒸烧、按段取酒、分质保管、合理贮存、精心勾况、检质出厂”的工艺技术路线。
该酒的主要特点为:色泽清澈、芳香浓郁、纯正舒口、甘美清爽、入口芳馥、回味余香,饮时不刺喉,饮后不上头。
1987,武显章等主编的《黑龙江酿酒工业发展史略》记载:“富裕老窖是1972年用28个小窖开始试制,1973年正式投产。用的是麸曲糖化剂,以麸曲生产优质浓香型酒,在全国是第一家。”
富裕老窖发展至今,从酒的酿造技艺传承看,第一代创始人是杨贵棠,第二代是赵修身,第三代是赵志昌,第四代候选人仅省级白酒评委就有十数人之多。
赵修身被誉为“富裕老窖之父”。富裕老窖一以贯之地重视酿酒技术,也是从其开始的:1975年,他用植酸提高酶活力,使麯的糖化力提高118.6%;1977年,他试验用抗菌素抑制控酸,使酒精生成率提高20%,他的这两项新技术均属国内首创。
1978年,他开始把植酸应用于酿酒,结果提高出酒率4.43%,该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大会奖,他也因此获得了全省劳动模范称号。
1988年,在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38度桂花牌富裕老窖酒荣获金奖,54度桂花牌富裕老窖酒获银奖,桂花牌琼酒和金龟延寿酒分获铜奖,被各大媒体誉为“一榜四进士”。
1990年,黑龙江省优质白酒行业评比,桂花牌高度富裕老窖酒、桂花牌低度富裕老窖酒、桂花牌高度琼酒、桂花牌低度琼酒、桂花牌富裕白酒,分别被评为同类型第一名,被同行誉为“黑龙江省五朵桂花”。
现任黑龙江省富裕老窖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第五、第六届及2000届、2005届国家级白酒评委、黑龙江省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的赵志昌,在回忆自己的父亲赵修身所有的技术之路时说:“不管是父亲,还是富裕老窖,从确定酿造名优酒开始,就一直得到国内一流酒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1972年,黑龙江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在宾县召开了北方八省区部分重点白酒厂参加的纤维酶制曲会议,其中部分白酒厂带来了自己的优质酒。
赵修身品尝后,心里也有底了。原来,1971年,他就在中科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的方心芳先生的帮助指导下,从该所引进五种生香酵母,进行潜心培养。
他用3个窖池做试验,先用“香泥镶窖子”,后来又摸索出“铺褥子、盖被子、打格子、埋柱子、摆球子”等增香方法,扩大“香泥”界面,以麸曲试制浓香型富裕老窖白酒。
1973年,富裕县制酒厂派刘永峰、赵修身、杨洪臣、周乐信到四川泸州曲酒厂(泸州老窖酒厂)、五粮液酒厂考察学习。
学习结束后,赵修身软磨硬泡泸州老窖的酒师,从现在酿造国窖1573的窖池群,批回了二斤窖泥,与方心芳教授提供的生香酵母一起,扩大培养,又利用老甑房筑成28个泥窖子,于1973年12月31日投产,后来把这个日子定为富裕老窖酒的诞生日。
随后,在东北三省第十届白酒技术协作会上,被评为东北三省优质酒,富裕老窖一举成名。
富裕老窖获东北三省名优酒后,赵修身特意给远在北京的方心芳教授寄去了两瓶,这位中国现代工业微生物学开拓者,在品尝了富裕老窖酒后,欣然给赵修身回信说:“你们用麸曲生产出这样好的浓香酒,这个酒可以和五粮液比美。希望你们多生产,叫更多的人喝到你们的酒。”
1984年,全国白酒技术协作总部批准富裕老窖酒厂为全国白酒技术协作组成员厂,行业专家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这里。
著名白酒专家、国家酿酒协会白酒分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酿酒协会理事长栗永清在品尝富裕老酒后,即兴题诗:“北国一枝花,黑土把根扎,和谐又清雅,干杯就选她”。
全国著名白酒专家高明月多次到富裕老窖酒厂考察指导,为富裕老窖题诗:“糯高粱,酿琼浆,泥窖长酵熬清酱,万家酒飘香。适量饮,益健康,经济发展民族旺,工农奔小康。”
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高景炎来富裕老窖考察后寄语:“富裕老窖香,
文章来源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博采众长酿。开拓创新好,名誉北国扬”。
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到富裕老窖考察后,欣然为之题词“富裕美酒激龙舞,老窖香醅伴鹤眠”。
日本清酒酿造技术世界一流。日本酿酒协会技术部长、日本国评酒委员粟原一夫在品尝了富裕老窖酒后,恭敬地赋诗一首:“特技白酒天下名,千里飘香隔海闻。畅饮桂花精神振,再见樱花又想酩。”
1991年,38度富裕老窖酒和54度富裕老窖酒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富裕老窖酒从此迈进国家名优酒行列至今。
非常文化非常酒 富裕老窖是东北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有自己厂歌、厂旗、厂标、厂徽的白酒企业,也是北方白酒品牌中最具酒文化的企业之一。
对于中国源远流长、洋洋大观的酒文化,富裕老窖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董事长王秀仁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的白酒犹如中国的京剧,门道多如繁星,蕴涵深如大海。作为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产品,富裕老窖当然也是“非常文化非常酒”。
著名白酒专家高月明说:“过去,东北酿造白酒的地方一般都称为“烧锅”。富裕老窖当初所酿之酒不叫“烧酒”,而叫“小醑”,就肯定不是普通烧酒了。”
古代,“醑”与“醨”相对,用器物漉酒去糟取清叫“醑“,不过滤叫“醨”。到了南朝,谢灵运有“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尊“的诗句时,这个“醑”就指“美酒”了。
高月明说:“东北白酒是以清香型为传统的,富裕老窖的‘小醑’当指‘富裕清香美酒’ 。”
旧时代的“烧锅”组成人员,包括“大掌柜”、“柜房掌柜”、“院心掌柜”,还有“账房先生”、“栏柜头”、“柜腿子”以及卖酒的“老客”。
这些人中,最苦最累的当属“烧酒工”。因为白酒尚未工业化前,生产全靠酿酒工出大气力,从“立楂”开始到“合案子”、“披片子”、“装窖子”,再到“封窖子”、“踩窖子”、“揭窖子”、“挖窖子”,最后装甑、出甑,一个班下来,不知要出多少汗。尤其是冬季,室内热气腾腾一身汗,室外天寒地冻一层冰,多亏沾点烧酒的光,酿酒人的身板都还硬朗。
关于旧社会老酿酒人的日子难过,富裕老窖退休的老酒工,还能讲述一段传说:乾隆皇帝到东北祭祖,路过一烧锅院,走进去掀开帘子往坊内一瞅,里边云雾缭绕,人影晃动。乾隆误以为是神仙洞,但定睛细瞧,里边的人穿着衣衫褴褛。他随口说出了“怎么像一群要饭花子”的话。皇帝乃金口玉言,经他这不经意的一“封”,酿酒工人就“穷”下去了。
传说归传说。过去,酿酒工累是事实,但待遇也挺好。而且很讲“江湖义气”。一家烧锅支起来,不管来自何方,认识不认识的酒工,进屋只要向各位抱一下拳道,道一声辛苦,把随身带的小包袱往盘架上一放,然后弯腰拾起木铣扬几下,一副行家里手的样子,这就被让进屋里喝酒。
不管住多久,吃喝都管。如果这家烧锅需要人就留下干活,如果要走大伙就给凑盘缠,这叫人不亲酒亲。
酿酒工还很讲究行业规矩,除了供奉酒仙、狐仙外,吃的规矩一旦定下来,就不能再改了。据富裕老窖的老酒工讲,他们的师傅那一代,有一年烧锅上老死了一匹骡子给大伙吃了,第二年的这一天,还要吃骡子肉,否则,如果不出酒或酸酒了,那就得大掌柜自己兜着。
曲是酒之骨。酒的产量多少、质量好坏与曲子关系攸关。现在的中药店仍叫“神曲”。以固态法酿造白酒的企业,尤其重视曲子的培养。
《赵修身文选》中介绍了富裕老窖酒做“小醑”时鲜为人知的“曲事”:曲子班除领班、拌面子人员外,大都是十多岁的男童。
制曲用的原料:一般用小麦面、高粱面和少量的黄豆面加水“团块”放入曲模,成为曲坯,用脚踏实成为曲块。
踏曲时,地上摆放长、宽适宜的木板,十八个小孩依次随形“板型”排列,赤脚站好,从第一个小孩开始踩曲坯,踩一次曲坯上留有18个脚跟印,直至每个曲坯上留下432个脚跟印,就算大功告成,一般每踩一坊曲子都在6000块以上,也就是要留下童子们259.2万个脚印。
富裕老窖总工程师赵志昌说,当时传曲、翻曲还有动听的曲调来配合整齐划一的童子,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待遇却是相当的好,童子们一进烧锅门,大掌柜就安排杀猪宰羊,吃细粮。直到解放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童子们纷纷背起书包进了学堂,这一传承了不知多少年的“童子踩曲”便成为了老酿酒人的回忆。
赵志昌说,富裕老窖旧时的烧锅,还有三大外戚,即锡匠、篓匠、曲子班。锡匠为世代相传,烧锅离不开、惹不起,待若上宾。
篓匠,是制做木质贮酒器的。当年的盛酒器,在木材少的地区,用枝条编成“篓”。东北盛产木头,所以用上等的木料来制,叫酒海。大的10吨左右,小的也1吨多。
酒海制成后,里边要用纸来裱糊,所用的粘合剂是用新鲜的动物血液加上等的石灰发酵而成的胶体,所用的纸也很有讲究。必须选用麻绳头或桑皮制浆做成的纸才能用,每5层为一封,新的酒海要封20封,也就是100层厚,以后每三年封1封。
据高月明介绍:过去,酒工自称“酒二爷”,看曲子的才称“酒大爷”,坊间称“老曲头”。酒工的领班叫“大师傅”,“二师傅”是具体操作者,坊间有“大师傅的名誉二师傅的手”。
为什么“手”如此重要,除了手是劳动工具外,酿酒技术中最重要的“凉、热、潮、干”都要靠“手功”来感觉,如果没有师傅的亲传,即使行内人干个三年五载,也很少能悟到此中诀窍。
酿酒师傅不仅手上要有“真功”,连耳朵、鼻子也要有“绝活”,坊间所说的“手抓、耳听、鼻子闻”,要求“鼻子当温度计,耳朵做‘听诊器’”。
至于眼睛的作用,那就更绝了。高月明说,“酒度计”还没有发明的时候,“分段摘酒”靠的就是酒师的一双“慧眼”。通过看“酒花”和“酒泡”的大小和多少来判断酒度,坊间的“蛤蟆眼”、“大清花”、“高粱粒”、“芝麻粒”均指不同的酒度。
伶牙俐齿其实是夸奖“舌头”的,对于评酒人来说,除了“眼观”、“鼻闻”外,最重要的功夫就在“舌”上,因为人的味蕾约有9000个,主要接受酸、甜、苦、咸四种刺激:舌尖对应甜味,舌根对应苦味,舌中央和边缘对应酸味和咸味。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
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