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

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元旦与春节的酒俗
来源:  2015-12-21 14:24 作者:

  元旦、春节的饮酒,最初应该是为了驱恶辟邪,以此来达到与满足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与袪病健身的目的。汉代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中有:“正月之朔,是谓正日,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小无大,以次列坐先祖之前,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晋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魈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锡,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次弟从小起”。从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元旦饮酒的习俗由来已久,且有一定的程序与要求。

  元旦饮酒的习俗在中国的历史上多有记载。如南北朝诗人庾信的《正旦蒙赵王赍酒》中有“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的句子;唐代杜甫的《元旦示宗武》中有“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宋代陈适的《闻师文过钱塘》中有“椒酒须分岁,江梅巧借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有“椒柏酒:元旦饮之,辟一切疫疠不正之气”;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元旦”一条中记有:“士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昧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新中国成立之初,董必武有诗:“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等等,都说明历史上从未间断元旦饮酒的习俗。

  元旦、春节饮酒最迟在汉代已经盛行,新年第一天早晨,先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阖家平安。不分尊卑,全家列坐在先祖神位前,然后开始饮酒,从最小的一位开始。因为小孩新年长一岁,是家中的希望,要先饮,年长的人新一年留下的时间又少了一年,是失岁,故要后饮。以后由于时代发展,许多繁琐的程序被简化。又由于科学的进步,早晨饮酒对人并不好,故早晨饮酒的习惯慢慢改变了。但饮酒习俗越发盛行,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有“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谓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说明当时饮节酒,不在乎喝得多,只在于热闹与高兴。宋孟元老撰的《东京梦华录》上也有“正月一日年节,……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小民虽贫者,亦需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这说明,宋代京城元旦穿新衣,晚上宴饮酬酒已成风俗习惯了。

  到今天,春节仍然是饮酒的日子,白酒、黄酒、红酒、保健药酒,春节期间是最为旺销的时期。传统习惯与程式随历史进步,时代变迁不断演进。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元旦、春节中的欢乐饮酒是愈演愈烈。

编辑:车婉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