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傅抱石,原名长生,后改名瑞麟。因崇仰伟大诗人屈原的品德情操,同情其“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而自号“抱石斋主人”。
傅抱石早年留学日本,学习东方美术史、工艺美术、雕塑,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他擅长山水人物,作品笔墨豪放潇洒,淋漓酣畅,情感激烈真挚,而这种高雅的境界、独特的风格皆得之于酒。
酒是抱石作画灵感的源泉,他几乎无酒不画。其次子傅二石曾回忆说:“经常练习书画的人都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可在父亲这里,却还要加上第五宝──酒。父亲有一块印,上书‘往往醉后’,并不是每一幅画的后面都会盖上此印,而一定是在喝了小酒后创作出满意的作品上才会加盖。父亲喝酒作画并不是真的喝醉了,酒量通常正好达到没有失去理智的状态。酒会让父亲有更好的灵感,往往醉后作画,画笔中含醉,却又并非全醉,意境超乎自然。”
傅抱石这块自刻别致的印章,表示其得意之作皆得之于酒的帮助,因此可见酒与傅抱石画作的特殊关系。
1958年至1959年间,傅抱石与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毛泽东诗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物资供应紧张,傅抱石作画买不到酒喝,口内苦淡、心神烦乱,灵感枯竭、画兴索然。他直接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求援,倾诉其无酒之苦。周总理看罢来信,不禁为傅抱石的直率莞尔一笑,即刻派人给他送来好酒。傅抱石喜上眉梢。美酒润笔,真情动心,他激情勃发,灵感顿生,很快就与关山月构思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当他们二人共同完成创作任务离开东方饭店后,服务员打扫房间时,竟从傅抱石的床下发现了四十多个空酒瓶!
傅抱石嗜酒如命,同时也深知嗜酒要命。他曾经多次试着戒酒,但终未成功。
1965年,傅抱石应上海市委之邀,为新建的虹桥国际机场作画。画将结束时,他提出要回南京与家人共度国庆节。临行前,华东局负责人魏文伯设宴款待,上海文艺界的朋友纷纷前来作陪。傅抱石在宴会上开怀畅饮美酒,谈笑风生,而且雅兴大发,散席后当场挥毫作画。谁知这一画竟成绝笔!由于饮酒过量,回到南京的第二天,就因脑溢血而撒手人寰,委实令人扼腕痛惜。
傅抱石生前不仅作画要饮酒,陪客时也常常以酒代茶。家中来了客人,他在替对方倒了一杯茶之后,往往给自己倒一杯酒,与客人边谈边饮。客人如果是来求画的,据说最好带点美酒来相送,因为画家“无酒不成画”嘛!以致现在南京傅抱石纪念馆的画室里还摆着一瓶茅台酒,以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