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时隔数年,但每每回忆起来,摩尔多瓦的克里科瓦地下大酒城依然让我记忆犹新并深感震撼,而品过的那些上乘佳酿,至今仍让我为之陶醉。
以酒解渴的国度
位于欧洲中部的摩尔多瓦是闻名遐迩的“葡萄酒王国”。它的国土不算大,只相当于我国的海南省,人口430万,不到海南省的一半,但却开办了150多家酒厂,有50万人从事葡萄种植和酒类生产,其酒类年产量最多时超过100万千升。走在首都基希纳乌的大街上,大小酒馆随处可见。
亲历地下大酒城
克里科瓦地下大酒城位居摩尔多瓦首都基希纳乌西北郊。不论是规模,还是现代化程度,和人们想像中的酒窖极不沾边。它的地表建筑并不显眼,就像座普通办公楼,可当我们深入到地下60多米处一看,着实给镇住了。没想到,这座酒城竟然占地64平方公里,里面的隧道居然长达120余千米,而且“马路”宽度足可容许两辆运酒大卡车交错或并行。不仅如此,城中设施完备,真像“地下宫殿”。一排排大型橡木酒桶,陈列街道两侧,宛如古代威武的勇士,又像迎宾仪仗队,恭候远客到来。
专门前来欢迎我们的酒城经理介绍,克里科瓦酒城乃应运而生。上个世纪50年代,基希纳乌为恢复和发展经济,急需大量建筑石料,人们选在这一丘陵地区凿山取石,同时形成了纵横阡陌的地下隧道。随着工程进展,人们又发现这里优越的页岩地层,良好的水质及湿度,乃至摄氏12度至14度的恒温,都非常适合酿酒和藏酒。酒城于1952年开建,当时没人能想到,历经数十年改建与扩建的酒城会成为世界之明星。
156万瓶藏酒博物馆
在珍藏着156万瓶名酒的博物馆参观,更让我眼界大开。我边走边看,大量的藏酒,按品种和酒龄分别陈列。年代较近的酒,瓶口朝下,倒插在人字形酒架上;年代久远的酒,分格子编号,平放陈列。这些“古老”的酒上已经灰尘“满面”,蛛网密布,却无人敢去触摸,问及原因,经理风趣地答道,这和我们人类需要天天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洗脸不同,不经常擦拭,是为了尽量减少对酒的晃动,以延长其保存期。他说:“馆内有两瓶酒最珍贵,各位一定得注意,一瓶是1902年由耶路撒冷生产的白兰地酒,全球仅存此一瓶。另一瓶是1905年由捷克生产的健身酒。这两瓶‘百岁长者’是克里科瓦酒城的‘镇馆之宝’,主人倍加爱护,并为它们单独设立了铜牌和保护罩。”经理还自豪地告诉我们,数年前,有位美国富商来馆参观,曾出价20万美元高价,想买走其中的白兰地酒,但他们以“国之至宝,不能出卖”的理由而婉拒。
多彩的葡萄酒节
离开之前,我正好赶上一次摩尔多瓦全国葡萄酒节。我看到,当地的政要、高官,葡萄酒厂商,各国驻摩使节,以及五大洲的嘉宾与游客,都云集会场。会场正面悬挂着摩尔多瓦蓝黄红三色国旗,中间是“白鹤口衔紫葡萄”图案。矮矮的篱笆墙边,摆放着优质葡萄样品,吧台后面酒架上,陈列着各种摩尔多瓦名酒,会场周围还挂满摩尔多瓦名酒多次在欧洲以及世界获奖的照片。男女主人公身着节日盛装,面带微笑,喜迎嘉宾。此时,大家一面品酒,一面交谈,欢快到了极点。
我家的陈列柜里,一直储藏着好几瓶从克里科瓦专卖店买来的名酒。每当看到它们,我就回想起在摩尔多瓦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