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能喝酒,已经成了一个共识。每次应酬我都要重复我是不喝正好,沾酒就多的主儿,没人信。也难怪,在厨师里我的酒量真是属于比较另类,很多同事都是酒缸级的人物,最不济也两三瓶啤酒起步。
以前晚上下了班,大家说一起去吃宵夜我还欣然前往,现在一说要去吃宵夜,我都先激灵一下,能躲则躲,尤其是和老杨、老康他们,真怕了。那酒喝的,晚上9点下班,10点到簋街开始喝,半夜2点能结束算好的。酒还不一次要够,先来一箱,尔后每次要两瓶,“再来最后两瓶”。这几个字每晚都得说10次以上。到最后我们走的时候,那服务员就跟中了奖似的,估计心说,可走了,别在我这儿喝多了闹事。我在边上干看他们喝又不能提前走,省得说我不仗义。
如此这般,我甚至比服务员还焦急,眼看着酒瓶里没酒了,心里一阵窃喜还没浮现到脸上,“再来两瓶”就又让我心沉谷底。最厉害的一次,喝完酒天都亮了,直接打辆车回酒楼附近吃了点儿早点,一看表,还两个小时就上班了,干脆在酒楼包房里眯了一会儿接着上班。那天我没怎么喝酒都给我难受坏了,真困呀。嘿,那两位喝了酒的却和没事人一样,精神十足,干劲颇高,我实在是比不了,在我心里他们就是经过酒精考验的铁人。
厨师喝酒,还有一个近水楼台的优势,只要和酒吧的人搞好关系,想喝什么,随时。厨房里的“酒腻”和酒吧之间,都会保持相当亲密的关系,连接这种关系的纽带就是互通有无———食品换饮品。酒吧的人往往能吃到提升了一个档次的“员工餐”,偶尔还会有诸如炒饭、河粉之类的特殊待遇。厨师去酒吧打几扎啤酒也是一个电话就能搞定,运气好的话还能品尝到XO等名酒(客人存在店里的酒,倒出一点看不出来)。当然,这些厨师“酒腻”在厨房里必须是说话有分量的人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的同事里,有很多喝酒喝得手直抖,端起酒杯你给他倒酒很难倒满,都抖出去了,就这样还喝呢。不过,我也欣喜地看到几个买了车的“酒腻”喝得少了,甚至戒了酒。如此看来,我希望人人有车,一部交通法比千言万语都管用。
编辑:车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