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黄肥”,又到一年吃蟹时。从金秋十月到初冬十一月,从蟹黄鲜肥的雌蟹,到膏肉鲜实的公蟹,赤红的大闸蟹们排着队“横行”到美食家的餐桌上,向人们展示其独有的鲜美,接受饕客每年一次的检阅。闸蟹配黄酒,已成为食蟹文化的一部分。随着胜景山河新型花雕黄酒的在全中国刮起的秋冬时节“温饮风尚”之风,“闸蟹配黄酒”的话题有了更宽泛的内容,也越来越被人们津津乐道。
认识友善、好客也爱酒的王潮源先生,昆山仅仅是个地名。认识他之后,自己成了昆山的“常客”。也才知道,昆山和我的家乡岳阳一样,自古是鱼米之乡,且是江南富庶之地。这里不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有周庄、锦溪的美景,一年四季还有享用不尽的美食。
王潮源先生故里的昆山千灯镇,临着阳澄湖,离昆山仅20余公里。秋天到昆山吃蟹,基本就是临着阳澄湖湖边吃大闸蟹了。即便是这样,市面上的大闸蟹仍然有太多的鱼龙混杂。要获得嫡亲正宗、土生土长在阳澄湖里的 “地主闸蟹”,还需要可靠的供货渠道。托好友的福,今年没少享受“地主蟹”地道、纯正的美味。更有与我家乡胜景山河黄酒的不期而遇,以及它与“地主蟹”金玉良缘的搭配。
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以前多是听人讲如何挑选和判断阳澄湖大闸蟹。这会有了实践机会,关键是有了正版的参照。被品尝印证为上好、正宗的“地主蟹”,的确不折不扣地体现了上面四个特质。背部青中透黑,色深沉而有光泽;鼓鼓的肚皮,色白而无瑕斑;八足侧缘密布着一根根金黄色,如野猪鬃般粗壮挺拔的黄毛;八爪特别是爪的末节,并非煮熟出锅后才会红,活蟹时,就青中带金褐色。另外,蟹眼机敏、蟹嘴吐泡;蟹的八足纤长、坚实,可以想象,如果给它们松绑,这般样子一定能把身子端得高高地,昂首挥螯,耀武扬威,绝对有气势。
王先生家宴中的“地主蟹”,无需更多的修饰。鲜香扑面、红彤诱人的它们横七竖八、自在自得于硕大的盘中。一只只八面威风的铠甲武士毫无保留地张扬着本土本乡的正派与豪气。雌蟹的精彩同样集中在蟹黄上。一边感受翻盖瞬间蟹黄散发的丰腴香气,一边将大块红灿灿的蟹黄放入口中,柔、韧、微粘牙的美味让人过瘾。雌蟹肉质的精髓更多赞助了蟹黄,相比雄蟹蟹肉的扎实、健硕,显得更柔嫩,细致。10月初的公蟹,虽说蟹膏已渐肥腴,但更出彩的还是蟹肉。蟹身、蟹螯中大块头厚壮的蟹肉,特别是八足中一条条饱满的蟹腿肉,尽显“地主雄蟹”的硬汉阳刚和傲世霸气。
从雌蟹到雄蟹,无论个头大小,从肉质到味道,从品质到风味,感觉都更浓郁、豪华,犹如大尺码的精华版。蟹黄、蟹膏、蟹肉更加甜鲜、自然天成,无需佐料而独享其中滋味。因为任何汁料在它们面前都会相形见绌、无所适从。如此的大块头、大将军,需更厚重的酒方能压住阵脚。无巧不成书,朋友为我们斟上了来自我家乡的胜景山河黄酒,熠熠光泽、浓郁、厚重、圆润、饱满、甜美的口感,让人叹为时间、时事造化之弄人弄事,人在昆山,竟然能喝上千里之外的家乡美酒,而用它来配此地的“地主蟹”只能说是绝配了。而吾为宾客,“胜景山河配大闸蟹”,“色、香、味、形”,“温寒互补”等等,所有传统的、创新的美食与美酒的搭配原则与理论,在此找到了极佳的诠释。
“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古时的晋人已乐醉于蟹与酒的美味关系之中。年复一年中人们对此的钟爱如故。而今秋演绎的段段不同情调与风格的蟹酒协奏,其余音绕梁,恐怕要不绝于明年的秋风再
文章来源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起了。胜景山河黄酒加大闸蟹,一叶扁舟,便足了吾此生也!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
编辑:车婉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