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时,谁都没想到我内心的痛苦抉择——我在“新疆石河子大学葡萄酒酿造专业”上画了两个圈。
令狐冲害死人。他先与祖千秋论道,白酒用犀角杯增芳冽,高粱酒用青铜有古意,绍兴状元红用古瓷,至于葡萄酒则必须夜光杯,原因是葡萄酒艳红色,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而用上夜光杯,饮酒犹如饮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一会又和丹青子斗法,10桶三蒸三酿的120年吐鲁番葡萄酒用五匹大宛良马运到杭州,最后10桶酿成一桶,大夏天没冰块还叫来二哥用寒冰掌制冰——只看得当初只喝得起2块5一瓶小2的我们口水滴答。
中国人其实天生不适合喝红酒。一个不会喝酒的姑娘肯定可以分辨出尖装和五粮液的区别,但一个老酒鬼却未必能说出法国酒庄百年红酒的好坏,只因为我们的味蕾。
国人的味蕾过于敏感,鲁、川、苏、粤、闽、浙、湘、徽8大菜系已让我们应接不暇,唇齿早无时间空间寻找红酒间的细微差距。此外,饮红酒最忌喧宾夺主,配菜向来简单统一,不像国人,来个客人开瓶好酒,恨不得把满汉全席的菜全先上一个回合,东北乱炖搭台西湖醋鱼,夫妻肺片唱戏生猛海鲜。
国人喝红酒和老外的确有着严重区别,这是事实,但也不用那些“卖国者”跳将出来一一解释:中国人那叫牛饮,老外才为品酒。扯淡,剧饮千杯男儿事,难道只有小口品酒才有范,大碗喝酒一定是要上法场?看过《水浒》、看过《天龙八部》吗?我大宋子民行走江湖第一必备食谱就是“打5斤水酒,切2斤牛肉”。
圣贤寂寥,饮者留名,喝酒者,不装腔。
早些时候想去西北开一家小酒馆,西出阳关无故人,看得顺眼的喝酒便不收钱,后觉得酸了点,也就算了。当初海子流浪时曾对一家饭店老板说,我给你念诗,你请我喝酒吧,老板说酒我可以请你喝,诗就算了吧——这是诗的悲哀,因为诗不遇知音,这也是酒的悲哀,因为酒未投明主。我相信,一个会喝酒、一个会喝红酒的人,应当有气度和气质去听完一个人的诗和故事。
现今最畅想的事情,便是有朝一日能为国内的酒家去海外运酒押船。碧海骄阳,光着膀子躺在甲板上,左手一木桶红酒,右手一铁桶冰块,趁额头上的汗水还没流到甲板上,倒一杯红酒,抓一把冰块扔进杯子文章来源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端放于胸口,待到下一只海鸥经过的时候,一饮而尽……
白乐天说,青旗沽酒趁梨花,狭隘了点,其实一年都是喝酒好时节,又岂能限于梨花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