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票这个词,在现在老百姓口中已基本消失了。偶尔在办公室提及这个词汇,周围的年轻人也大都感到陌生,只知道有钞票、车票、……却不知道这酒票为何物。然而,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不但熟悉这个酒票,更亲身体验过买什么都得凭票的那个困难年代。那时,因为商品的匮乏,国家为保障百姓基本生活需要,
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不得不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各种票证。票证种类很多,除了最重要的粮票、布票、油票外,还有柴票、煤球票、煤油票、火柴票、肉票、水产票、糖票、烟票、酒票等等,种类繁多,无所不包。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面对每天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没有票证,哪怕再有钱,恐怕也是寸步难行。
我不由地回想起发生在那个年代关于酒票的一些往事。
绍兴人向来喜欢喝黄酒,我父亲年轻时也喜欢喝。从我记事起,就见他吃饭时总要先喝几盅黄酒,少则一合、二合(一合等于二两),多则半斤。当时黄酒的价钱记得是0.32元/斤,加饭0.35元/斤,喝一次得一角多钱。虽然当时生活困难,但记忆中母亲好像从没有反对过父亲喝酒,也许她想父亲是家里唯一赚钱的脊梁吧。
父亲喝酒吃饭时对小菜要求并不高,喝了酒以后,吃饭多少也无所谓了。那时粮食也紧张,是定量供应的。也许是看我们兄弟俩吃不饱的样子,父亲也有意无意地省下点饭,让我们多吃。
粮食、棉布、食油凭票计划供应实施的早,实行的时间也最长。慢慢的,凭票供应的品种越来越多,已记不清是哪一年开始,烟、糖、酒也要凭票了。
自从老酒实行凭票后,就苦了我父亲。虽说父亲酒量不大,但每天习惯喝一口,如此一家四口人的酒票全部供他喝,也只够他喝十天半月的。当然也会向邻居去讨要一些酒票,但那时大凡成了年的绍兴人多少都喜欢喝点酒,因此,左邻右舍也给不了多少剩余的酒票。于是,母亲就想着用其他票证去与人家换酒票。但各种票证都是生活必需品,供应量又少,因此常常只能是翻来翻去的掂量半天。后来实在没办法就去买一种叫“橡子烧”的白酒,0.55元/斤,不用酒票,间隔着喝,倒也勉强满足了父亲的酒瘾。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一个住肖山街的表哥要结婚。按习惯,都要在家里办几桌酒席请亲戚朋友来喝喜酒。酒席上用的鸡鸭鱼肉,托了乡下的亲戚去买;蔬菜类将就在附近市场买;可就是老酒成了大问题。虽然已在亲朋中凑了些酒票,但是还不够充足,因此这事急坏了姨娘。后来还是我舅舅出面想了办法,托了一个在副食品公司的朋友,从内部搞了一些酒票出来,其实也不是那种日常使用的酒票,而是类似调拨单之类的一纸批单,去指定的副食品商店购买。记得我当时十几岁,姨娘交给我盛酒的瓶和壶,要我跟着表姐去一家叫“勤风”的副食品商店买老酒。表姐给营业员那张托人弄来的批单,然后营业员接过我们递过去的几只瓶子,给我们打好了酒,是七斤八斤还是十斤,现在也记不清了,但记得当时在场的一些顾客,眼睁睁看着我们凭一张单子一下买到这么多老酒,惊讶、羡慕的表情显露无疑。这个事过去了几十年,留给我的印象却依然很深刻。
到了七十年代末,酒票废除了,陆续取消的还有那些糖票、烟票之类,最后在我们生活里消失的票证,是布票和粮票。
现在,每每回想起那个吃酒凭票的年代,再看看目前自己在黄酒企业,大家一致在为扩大酒的销售而绞尽脑汁,为推销黄酒而费尽心机,不由得感慨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让酒票以及所有的那个票证年代,成为了历史。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
要了解更全面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请订阅《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