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开始,我收藏啤标到目前已经15年了,由一个刚刚走出学校的青年到现在即将步入中年的我对啤标的收藏感慨万分。
在中学时代曾经看过一本书——《收藏历史的人》,里面有一篇介绍火花收藏家季之光的文章,那时侯我对火花收藏十分向往和痴迷,但却不知从何下手,直到工作以后偶然在报纸的中缝看见了湖北武汉有火花出售以后,我便开始迷上了火花收藏,在收藏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一些藏友。
真正让我开始啤标收藏的应该是在杭州认识的一位叫杨永平的先生之后。我认识他是从火花开始的,老杨在和我交流火花的时候同时也和我交换我们厂的啤标,那时我在啤酒厂传达室工作,会接触到许多国外啤标收藏爱好者的来信,因此我慢慢地迷上了啤标收藏。
自1985年到1995年期间,火花、门券、啤标、烟标,我一直在同步收藏,但是越加发觉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我必须只能注重一样收藏,就这样在众多的收藏中我选择了啤标,也就这样,啤标的收藏一直陪我走到现在。
1995年,由老杨发起的啤标收藏爱好者联谊会建立,大家越加认识到啤标收藏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的收藏也逐渐改变了方向,并不是单纯的收藏,我们也开始注重啤标的宣传和如何扩大啤标收藏的队伍,一直以来这都是我们的目标,“惠我以藏品不如惠我以藏识”是我们的宗旨。在当时全国大大小小的啤标收藏刊物有数十份,90年代初可以说是中国啤标收藏的一个小高峰期。
以前我们啤标收藏爱好者除互相交流外,一大部分是向啤酒厂写信索取的,那时侯厂家对我们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有时候,当我们去啤酒厂宣传和要啤标收藏的时候,厂家甚至还不知有此种收藏,甚至对啤标收藏不屑一顾,其实啤标是啤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啤标,啤酒文化也会逊色许多。
如今,啤酒厂家的经济意识逐渐加深,他们对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十分注重,所以啤标收藏慢慢因为标源的问题暗淡了好多,正由于出现了标源匮乏的情况,啤标走向市场化也逐渐地露出端倪,这是啤标收藏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还有好多藏友也开始将啤标进行出售,使啤标收藏开始走向市场化。
回顾啤标收藏这些年,看到众多藏友的收藏历程,重庆郑汉生老人的集标万里行的行程令我敬佩,岳阳郭文对啤标
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收藏的固执令我欣慰,北京王志对啤标收藏的投入令我感动,我相信我们的啤标收藏队伍会有壮大的时候,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
要了解更全面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请订阅《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