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会被磨难压垮,而有的人却在磨难中变得更加坚强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新疆伊力特印务一分公司员工潘林海就属于后者。
1988年,潘林海与妻子一同进入了原七十二团毛纺厂工作,本以为日子从此这样过下去。没想到,没两年厂子就濒临倒闭。1991年,潘林海和妻子双双下岗,整整两年时间没找到工作。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孩子还小,两人又没什么积蓄,这时潘林海惶惑不安,他渴望能有一份工作。
1993年,他的心愿实现了,伊力特解决了毛纺厂大部分下岗工人的工作问题。从那年开始,潘林海便与纸箱印刷制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最脏、最累、最苦的车间是造纸车间,而造纸车间最辛苦的岗位就是打浆。1993年,年仅26岁的潘林海分配到了纸箱厂,从事的就是打浆工作。 滴水成冰的冬季,露天堆放的原料成了“冰山”,潘林海和工友们只能用斧头一块块地劈开,然后用手将几十公斤重的冰坨在地上砸碎再装车运到车间投入料池。数九寒天,他们的手被冻得失去知觉,而身上却被汗水浸透。
“尽管工作辛苦,工资低,但因为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有了着落,这日子也就有了盼头,有了底气,干啥都不觉得累。”潘林海重新点燃了梦想,施展才华的舞台再小也不怕。
潘林海善钻研、技术好,这是印务一分公司从上到下公认的。近20年的工作经历,他几乎从事过所有的工序,且在每个岗位上都是技术上的“大拿”。
印务一分公司主要为伊力特公司供应酒箱,但为了抢占市场,他们也为外部市场印刷纸箱。2009年岁末,厂里要为新源县一家客户赶制一批纸箱。这是他们从未印制过的一种箱子。需要在水性印刷开槽机上操作,工作人员调试了一整天,印出的纸箱不是墨色不匀,就是字迹不清晰,要不就是压力太大印版损坏。正当工作人员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想起了潘林海,他曾经在这个机子上工作过两年。这个机子的难点是调整印版和墨辊之间的压力,调整范围非常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潘林海忙了半个小时后说:“试试行不行?”工作人员开动机器,不负众望,印出的纸版完全符合质量要求。
现在,潘林海的胶印机也是该公司技术含量最高的设备。好钻研的特点,让他在这台机器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潘林海工作的这台单色胶印机已经满十周岁了。对一台机器来说,十周岁已经进入暮年,各种各样的毛病和故障开始显现。 去年6月,胶印机出现故障,无论怎么调整,都无法印出合格的产品。经诊断,需要拆卸后排除故障。从前这项工作都是请外地专家来完成,厂里的员工从没独立操作过。潘林海与搭档严新源一合计:自己拆,排除故障!
虽说是第一次揽下这个活,但跟着厂家来的专家看过两回,他俩心里多少有些底。一个个顶丝,一个个零件地对照检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安装好设备再调试运行,样张印刷质量如初,看着套印准确的彩页,满身油污的他们相视一笑。
没有现成教材,来厂安装调试的师傅就是老师,没人专门传授经验技术,就细心观察厂里请来老师傅的一举一动。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潘林海硬是凭着这股钻劲,驯服了这些构造复杂的设备,并练就了一手绝活。因为他心中有个信念——“做个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