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容器从金属质地的青铜器发展至今天普遍使用的玻璃瓶,如果从节约成本、卫生、生产流程来看,确实是一种进步。成熟的玻璃工艺可以复制量化,优势明显。当然,如果是一个思古幽情的人,又觉得复制虽是一种进化,但之于某种艺术层面上看又是对个性的一种伤害。今天的啤酒瓶或茅台酒瓶一百年后能成为艺术品或文物吗?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有点难。文物因为稀缺和不可再生性,总会使人有很多的遐想。若存世量很大,没有个性的就难以成为艺术品或者有生命力。
从商代到现代这漫长的历史中,谁也无法分清酒瓶的种类。楚国的贵族用漆器耳杯饮酒;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喝酒、吃五石散,把酒与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王书圣们在兰亭玩九曲流觞,形式大于内容,那时的酒器倒显得不重要了。但偏偏那时在南方出现了鸡首壶,这种线条优美,充满象征意味的酒道具,却充当起宴乐的角色。但唐人不用鸡首壶,改用凤首壶,他们的思维里,也许以为凤是高贵,鸡是平民,与宏大的盛唐气象不匹配吧。朝代的更替,其实酒器也抒写着内心的纠结、抑郁或时尚。酒到了宋代,市井文化发扬光大,那时最为流行的酒器肯定少不了执壶。今天,在温州瓯窑的窑床里、或墓葬里出土的执壶,线条纤巧流畅,造型优雅,如一位知书达理的高人,或是一曲线含而不露的楚楚女子。宋人的骨子里永远在追求着艺术。
这把摆在面前的壶,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名称。虽然它已经有一个通用的官方名字:五代青釉杯口执壶。用杯口两字来概括此壶的特点,我认为是经验性的无趣,的确,它的口部形如杯子,但却不是常见的的杯子,我看过后的第一印象是——标准葫芦型的执壶。葫芦有着不倒的造型,它结的子多,那是吉祥,为什么中国的仙人们总要腰间挂个葫芦呢?上面是圆的盖,下面是圆的腹,颈项收缩联系上下两个圆,生动的把两个圆激活,花好月圆、圆圆满满就是它的寓意吧。更为奇怪的是,那杯形口后面把柄上方的两个小孔,有人问做什么用,难道是煮酒论英雄时温酒的出气口?喝着黄酒,让微微的酒香溢出,空气中散发着迷离的酒分子,一下子对话也显得温馨而有趣起来。是啊,这个壶完完全全是一个精心之作,一千多年后,再也找不到一个相同的壶了,显得稀罕而个性。更为有趣的是,如果放置在时空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的长河里,它恰恰介于唐宋之间,细细地比对一下,你会恍然大悟,这壶处于两个最有特色的朝代中间,确保唐人丰腴美态的遗风,又打开宋代对曲线条的痴迷,它承上启下,没有个性还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