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九江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蚕桑是修水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有桑园面积9.3万亩。为加快蚕桑产业发展,这个县积极支持和鼓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创办蚕桑合作社,带动桑农共同发展。
龚良全是山口镇桃平村的养蚕大户,种有18亩桑园。加入合作社后,他一年的养蚕收入就有6万多元。
修水县山口镇桃平村村民 龚良全:“以前,我们蚕茧是直接卖到企业,现在我们的蚕茧是直接卖给合作社。因为合作社经常给我们提供技术帮扶,使我们蚕茧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现在每斤蚕茧由原来的五块多钱增加到九块多钱。”
修水县山口镇蚕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廖满生:“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模式,使产供销有机结合,减少中间环节,让利于蚕农。现在我们每个专业合作社成员每年可增加收入1500钱以上。”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有力地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九江鸿立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龙头企业,拥有年产上千吨姜制品的生产能力,产品以出口为主。
九江鸿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珍秀:“我们从去年8月份开始,筹集了2000多万资金,进行第二期生姜制品的厂房扩建。同时,在原有德安县胖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我们又扩张到九江县、瑞昌、武宁、修水等五个县。”
今年,我市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实施“3525”工程,即培育3个过10亿元、5个过5亿元、20个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50个。同时,为策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今年还重点实施了鄱阳湖现代渔业项目开发,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着力建设有九江特色的优势产业基地。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有245家。此外,各地还因地制宜,扶优扶强,依据产业发展布局,不断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增添后劲。
市委农工部副部长 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张连友:“今年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着重在上项目、培龙头、建基地、抓流通上实现新突破。上项目就是今年各县市区要重点引进2到3个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市直农口各部门要引进一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培龙头就是要重点培育与各地自报的2个特色、主导产业相对应的龙头企业;建基地就是按照各县市区自报的特色、主导产业新建80个以上的标准化农产品基地;抓流通就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经纪人、营销大户和流通型经济合作组织。”
据统计,截止6月底,全市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68个,合同资金6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落户、建成和投产,将有效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