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

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配套 > 正文
云南盐津:努力做大做强“农特产品基地县”
来源:  2015-12-21 11:57 作者:

  云南盐津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贫瘠的土地上披星戴月劳作,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盐津就确立了“背靠大山,面向市场,苦干几年,奔向小康”的发展思路,实施“五个五万亩”工程。即发展茶叶、蚕桑、五棓子、竹子、果林各五万亩,经过十来年的努力,取得了实效,老百姓逐渐获得了实惠。

  作为全省29个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示范县的盐津,境内气候和地理复杂,极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内昆铁路和水麻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且置于长江经济带、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为赤水河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吞吐着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吞吐,有建设“农特产品基地县”的独特区位优势。省道昆水公路和麻水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内昆铁路在境内开辟有4个客货站,具有建设“农特产品基地县”的良好交通条件。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工作,中央1号文件连续6年锁定“三农”问题,2009年1号文件又出台了“四个用于”、“四个扩大”、“四个提高”、“四个取消”等一系列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实施意见,为建设“农特产品基地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此外,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加之近年来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为建设“农特产品基地县”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

  为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县委在2005年就提出了建设“农特产品基地县、能源化工基地县、关隘生态旅游县”的战略定位和“狠抓三农稳县,新型工业强县,民营经济活县,文化旅游富民,从严治党立县”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突出科学发展、抓好工作落实、解决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盐津”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立足实际,突出本地特色。这有利于培育扶持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业转化,有利于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2005年以来,经过这三四年的努力,盐津“农特产品基地县”的现状呈现出产业支撑正在形成、市场效益不断显现、促农增收效果明显的良好态势。

  2005年以来,重点发展壮大了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以竹子为主的林产业及茶叶、蔬菜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县生猪、乌骨鸡等生产基地已具规模,茶园面积增加到8万余亩,笋材两用竹扩大到18万亩,常规及无公害特色蔬菜达到12万亩。此外,中药材、花卉苗木、稻田水产、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茶产业。我县作为全省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借助无公害比重大的优势,把茶叶作为绿色产业原料基地进行培植,粗制茶厂生产的半成品深受客商青睐。2008年全县茶叶销售达到2525吨,实现产值3106万元。乌骨鸡销售。目前,全县乌骨鸡存栏在120万只左右,预计年出栏150万只左右。如牛寨乡着力构建乌鸡之乡,目前乌骨鸡产业产值达到400万元以上,带动每户养殖农户增收500元以上。由于我县的乌骨鸡肉质细嫩味美,又是高级滋补营养品,市场需求量大,基本供不应求。2008年全县销售乌骨鸡80万只,产值达到4000万元。仔猪产业,单就落雁乡而言,该乡大力发展仔猪产业,目前覆盖全乡5个行政村涉及398户农民的1568头种猪已经产仔,预计今年内种猪将发展到1800头以上,实现产值1800万元,纯利900余万元,使全乡农民人均增收125元以上。在农业产业化为重要力量的推动下,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60元,比2004年增长80%。

  为使“农特产品基地县”更加名副其实,盐津县在今后工作中准备狠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布局:高点定位,置身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运筹盐津现代农业建设规划思路,突出地方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规模化生产,构筑农业“板块”经济;把农特产品基地建设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融合起来,形成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对确定为优势产品的重点生产区域,从种子供应、基地建设、技术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重点予以扶持引导,促进优势产品向主产区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要薪火相传、常抓不懈,规划一旦形成,就要拿出“十年磨一剑,五年练一功”的毅力,一茬一茬干,一届一届上,从硬到软、从上到下、从物到人一起抓、具体抓,长期抓、反复抓。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精心筛选一批有比较优势、回报率高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扩大项目储备,争取上级支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妥善安排、落实农业农村预算支出,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切实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依靠资金投入,通过现代通讯及传媒投放广告、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各种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等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和推销我县优质产品品牌。

  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考虑以招商引资办为主,在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抽出1名副科干部带薪出去找市场,以其带动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考评任用;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及时收集各类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价格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筛选,再把有价值、实用的信息传递、发布给农民,给广大的农民以及时有效的专业指导和相关服务;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乡镇信息网络和队伍建设,以农技站为基础,建立信息点,建立农业购销信息发布制度,形成小产品连接大市场的格局。

  走龙头企业带动的道路:做好当前与昆明晨农集团来盐投资特色蔬菜项目、四川鸿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500亩规范化辣椒种植项目、水富枫叶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投资石岗茶园改造和加工项目以及宜宾老板王树全投资牛寨年产500吨蔬菜加工项目等的引荐洽谈,多种渠道引进县内外、省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集中土地资源,兴建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鼓励县内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外合作联营,积极吸引外部资本与管理,采取“借船出海”的办法,依托县外大型企业的品牌和市场优势壮大本地企业;对发展突出的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原料基地,以“以奖代补”或贴息的方式给予支持,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提升综合效益,带动产业扩张和升级;继续鼓励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农村各类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或成立一些行业组织、专业协会等,对运营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予以大力扶持,对不符合条件的进行重新培育、组建,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抓好产业建好基地:狠抓规范化养殖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小区,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商品畜禽生产示范基地,确保生猪出栏35万头,力争出栏38万头,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加快落雁乌鸡种群基地建设,打造牛寨敦厚村乌鸡养殖生产基地,力争出栏乌骨鸡120万只,实现产值8000万元,继续扩大稻田养鱼规模,力争全县规模达到3000亩,产值达到3000万元。狠抓绿色产业基地建设,在茶叶产业上,实现茶叶种植面积8万余亩,保持常年采摘面积6万亩以上。在竹笋产业上,把庙坝、柿子、普洱、豆沙、中和等乡镇的高寒山区作为天然竹笋基地建设,完成笋材两用竹产业基地建设2.3万亩,力争林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狠抓特色蔬菜基地建设,主要在盐井、柿子、普洱等江边河谷低海拔地区种植反季蔬菜、冬早蔬菜,在牛寨、落雁等高二半山区种植本地优势青菜、黄瓜、佛手瓜,在盐井、庙坝、中和等乡镇规范化种植辣椒2500亩,发展常规蔬菜12万亩。抓好“无公害”主题,发展绿色、健康、无污染、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无公害蔬菜3.3万亩,力争实现产值0.8亿元。狠抓中药材基地建设,在盐井、牛寨、兴隆、滩头、柿子等乡镇推广桔梗、当归中药材种植,力争面积达到2500亩。以上四个基地产值就基本达到了8亿元,可以帮助带动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实现收入2317元。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

Baidu
map